为应对金融危机,新年伊始,国务院审议通过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作为装备制造业母机的机床行业,振兴规划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前不久,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根据规划要求提出了机床行业三年振兴目标。
2008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尤其是第三季度以来,对行业冲击凸显,表现出增速明显回落、中低档产品市场急剧萎缩、持续增长、效益增幅锐减、流动资金不足等特点。为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中央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出台了拉动内需的十项政策措施,如:增值税转消费税,剪板机;加大重大工程投资力度,近两年我国四万亿元投向重大工程,将拉动中数控机床的市场需求;以及我国新的进出口政策等对机床行业应对危机也具有积极作用。
今年年初,我国发布并实施《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这给机床工具行业的调整振兴指明了方向。为我国机床工具工业的战略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振兴目标着眼国产化
为贯彻落实振兴规划,机床工具行业提出了三年振兴目标如下:
2009年~2011年机床工具全行业销售产值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5%,以适应《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国民经济GDP三年增长目标的要求。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提高到70%以上,其中数控机床占有率提高到40%以上。
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形成数控机床的产业化制造体系,产业布局进一步合理化。形成3~5家在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数控机床制造集团和一批“精、特、专”小巨人企业。
为我国十大行业振兴和十大装备自主化工程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数控机床和自动化生产线的重要品种有所突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等行业国产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比例从不足5%提高到20%以上。
以提高国产数控机床的配套率为目标,加快中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开发和产业化,力争中档以上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自配率从目前不到20%,提高到40%以上。
全行业出口额从2007年的52亿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100亿美元以上,其中金属加工机床出口达到40亿元,数控机床出口额占机床出口总额的50%以上。
重点工作放在产业升级
要达到以上目标,行业今后三年的重点工作应当放在大力提升自主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快机床产业升级上。
一是培育和开拓国产数控机床市场。这包括加强对军工、能源、船舶、汽车等我国重点领域需求调研,推动机床企业产品升级;搞好数控机床的审查把关工作;做好首台套国产数控机床示范工作;加快旧机床的改造和落后机床的淘汰。千方百计扩大国产数控机床的内需市场,并做好用户服务工作等。
二是通过实施我国科技专项,提升自主能力。
“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的实施要贯彻需求为导向、主机为牵引,企业为主体,发挥产学研用的优势。实施项目要与拉动内需我国重大投资项目所需的数控机床有机衔接,与我国发改委、工信部安排的装备制造业三年振兴规划有关发展数控机床措施紧密结合,提高时效性,适应我国发展急需。
要优先安排研发中数控系统、直线电机和力矩电机、主轴单元(含电主轴)、滚珠丝杠副和滚动直线导轨副、数控刀架、数控回转工作台、刀库和机械手、高速防护装置等关键功能部件开发和产业化,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三是抓好技术改造,提高中数控机床产业化水平。目前,机床全行业装备的平均数控化率不足10%。一位从电机制造转到机床行业的厂长说:“电机行业采用μ级精度机床做道级精度电机,我不明白机床行业如何用道级机床制造μ级机床”。此语道出了机床行业提高装备水平的迫切性。要着力推动行业骨干企业数控产品产业化改造,迅速形成行业数控产品的批量生产和成套服务能力。要抓住当前原材料和设备价格下跌的机会,把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兼并重组结合起来,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提益,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企业装备数控化和信息化水平,着力提高数控机床及高性能功能部件的生产能力,实现用数控机床制造数控机床,用数控机床制造数控机床。要充分利用我国技术改造贴息等优惠政策,突出重点,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发展后劲。
四是推进结构优化和产业重组。根据市场和资源情况,鼓励和引导企业之间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经济的方式,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源,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技术排名靠前企业和优势企业兼并产业链相关企业及关联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使上述企业在危机中取得快速发展。要着力培育3~5家具有综合实力的高品质机床制造集团,同时要根据机床工业本身的发展特点,支持化生产和工艺社会化协作,实现生产流程再造。鼓励和扶植一批“精、特、专”的小巨人企业发展,特别要支持功能部件、数控专用刀具、精密专用机床、特种加工机床等的小巨人企业发展,形成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骨干力量和新的制造体系,努力提高行业整体的竞争力。
金融危机使得机床行业面临产业转移。要抓住机遇,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在经营好现有并购11家国外机床工具企业的基础上,把握当前经济危机产业重组的机遇,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审慎地重组并购境外同行业资源,提高化经营水平。